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承担着资金融通、市场定价、资源配置、信息提供、结构调整等重要功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被提升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3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详细阐述了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的路径,并对三大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我国2023年年底银行信贷资产的不良率仅1.6%,为近10年来的最低点,拨备覆盖率则为205%,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50万亿元。此外,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气,金融监管部门在提升监管能力时,不断增强风险防控的“四性”,并对重点金融风险领域明确了工作安排。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首要职责。”李云泽表示,将坚决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如何看待当前金融风险?李云泽明确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可以说我国金融安全的基本盘非常稳固。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6%,拨备覆盖率205%,资本充足率15%,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197%。
他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最大底气、最强支撑、最有力保障。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50万亿元,还有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抵御风险的“家底”非常坚实。“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为1.6%,是近10年来的最低点。10年来,银行业的不良率最高为1.92%,波动区间稳定。
据记者了解,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强化风控,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的背景下,其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从已披露的2023年三季度各家银行的信息来看,90%以上的银行2023年不良率都较同期有所下降,银行整体盈利平稳增长。
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银行业本外币资产总额为41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成本收入比为35.26%。2023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3.2%。
李云泽表示:“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风险,用辩证的思维审视风险,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防范化解风险
对于风险的防控化解工作,李云泽提出,重点要在“四性”上狠下功夫。所谓“四性”即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李云泽表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涵盖源头治理、早期纠正,恢复处置的全流程防控机制,做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同时,我们会进一步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打造千里眼、顺风耳,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对于风险防控的精准性,李云泽表示,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积极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持续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同时,把握好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的时度效,防范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李云泽还强调了坚持强监管严监管,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着力推动金融监管基础法制建设,加快弥补制度的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执法效能。尤其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严肃查处破坏金融稳定、造成重大风险的违法违规问题。
此外,李云泽提出了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推动形成监管合力,依法将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加快推动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的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联动,真正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一家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这一要求既揭示了金融风险源头管控的重要性,也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科学指引。
他认为:“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征。如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及时,金融领域的局部风险就会演变为经济系统的整体风险。所以,防范化解风险要趁早,落实责任担当,政策措施也要精准有效,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记者注意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和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对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李云泽表示,虽然一些地方存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但无论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在我国金融业中占比都较低,我们正积极会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精准施策,有力有序推动风险化解。
3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其中,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对接工作是重点工作之一。
会议要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提高项目“白名单”对接效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三大工程”建设,促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
今年年初,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随后各地政府及银行金融机构积极跟进、对接。根据住建部通报数据,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
服务实体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李云泽表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有效需求、服务民生保障。
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今年1月,金融监管部门已专门印发文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正在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全力支持绿色发展方面,进一步丰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全力支持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在服务有效需求方面,李云泽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积极促进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最近正在研究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险的定价机制,助力汽车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资金供给,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将积极支持“新三样”出口以及海外仓布局,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逐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
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正部署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下沉。同时,一视同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养老健康方面,会尽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加快发展长期护理险。
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李云泽认为,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解决“有资金没有资本”、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真正打通社会资金循环“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