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多年间,人民币一直稳定升值,企业当时的外汇风险管理需求并不强烈。然而在目前的外汇改革方向下,人民币脱离单向升值轨道、进入更大的双向波动区间已是必然。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再仅限于贸易出口,很多集团公司都在积极开展世界性的战略部署,将生产和投资带到国外,对人民币及外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八月中旬,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出现了一轮较大的汇率波动,这更应为很多企业敲响警钟,在新人民币汇率机制下及时完善风险管理措施。
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目前都在关注和评估未来人民币走势,考虑是否应当配置一部分美元资产、是否需要引入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等问题。但我认为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把握人民币未来的涨跌走势和产品选择不是重点,企业还应着眼以业务发展为目的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善用外汇管理工具,从而减少盈利的波动才是最好的策略。首先,我们应合理解读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人民币强弱不应单一地与美元挂钩。人民币的体量、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成为前三名的交易、投资和储备货币。从中国跨径贸易量的角度看,美国占比不到20%,而亚太区对中国的贸易量的占比约在40%以上,所以我们在讨论人民币强弱时,更应将人民币与一揽子货币作比较。
人民币不具备长期持续贬值的基础,目前中国仍然保持了高水平的经济增速,另受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支持,人民币中长期仍然存在升值空间,并且是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根据外汇管理局数据,中国2015年前8个月外贸顺差是36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亿美元。这代表平均每个月约有500亿美元国际收支基础性顺差,为人民币的汇率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短期内,在其他国家央行尚处于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框架下,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走强。美元的强势反弹会让其他主要币种,包括人民币,在短期之内有一定的贬值压力,但程度有限。德意志银行预计,2015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约为6.4,与目前即期交易市场水平相近。
但是,在中国汇率改革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双边波幅必将增加。实际上人民币汇率波幅已经从过去1.5%左右的水平明显扩大,未来我们有可能看到人民币的波幅与亚太区主要货币,例如新币或韩币等相似,达到百分之五六甚至是百分之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应把重心放在投机性的跨币种资产匹配上。企业外汇管理的目的不应是套利,而应是通过套期保值降低盈利的波动率,特别是负面波动率,从而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企业的估值。无论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在合理的风险管理框架下有选择性地使用外汇市场来锁定资产负债币种错配等外汇风险。
首先,企业要充分梳理自身的国内外业务、投资、进出口资金流,深入分析真正的资产负债外汇风险,最后根据自身需求建立风险对冲解决方案。理想的风险管理框架应在符合当地会计准则规范下,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从产品的选择上,如果外汇资金流的确定性较高,企业可以选择外汇远期、交叉货币掉期(CCS)等常规衍生产品避险。反之在外汇资金流确定性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则应考虑通过外汇期权产品管理其风险敞口。此外,衍生产品也能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发挥另一个作用,即减少融资成本。灵活运用外汇掉期可以使企业有更多融资渠道的选择,在规避外汇风险的同时受益于更低的融资成本。业务模式的调整也可实现外汇对冲,比如企业在海外设厂,同时以外币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币种就基本匹配,可以减少外汇风险。
总之,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环境下,企业跨币种配资的核心应是,根据不同币种资金流及业务的不确定因素来设定内部风险管理框架,以风险管理为手段减轻市场波动给自身资产负债和盈利带来的波动。我相信,搭建合理框架,善用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将助力中资跨国企业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时代,立于全球市场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