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正式实施的“偿二代”监管规则,将保险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抬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证报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从“偿二代”过渡期近半年的试运行情况来看,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状况平稳,不过多轮内部评估测试结果却揭示: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仍不尽如人意。
大部分险企风控得分低于80
知情人士透露称,在“偿二代”建设过程中,保监会先后组织保险公司进行了三轮风险管理能力评估测试。其中,第三轮行业风险管理能力自评估的结果显示,产险公司、寿险公司的平均得分为71分和73分,绝大部分公司的得分不超过80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说偿付能力指标是保险公司阶段性“体征”的呈现,那么风险管理体系就好比是保险公司的“免疫系统”。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在“风险管理目标与工具”这一评分项目上,保险公司得分较低,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与经营活动脱节、风险管理没有渗入到公司经营管理流程等问题,折射出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多位保险公司负责人在与记者交流时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比如,一些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完整,没有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也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工具,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方面基本没有管理制度和机制等。”
然而,随着保险业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深入,保险公司产品、销售、投资等管理的内容与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眼下有不少保险公司都开始探索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这类险企在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客户维护和运营机制等方面都与传统险企有较大差异,相较之下将更多面临着系统安全、数据管理等风险,但在这方面,国内险企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仍较欠缺,相关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业内人士感慨称,“以前,风险管理能力相对弱的公司还可以搭行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但现在如果不及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不但无法跟上市场节奏的变化,还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甚至还可能诱发风险事件。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改消极被动的回避风险为积极主动的管理风险。”